<心情>有形無形

我是一個回憶收藏者。
與人的關係留不住,那麼就轉換成物品。 
比方說根本不會穿的媽媽從前的舊衣服,被水淹過而半邊發霉的高中畢業紀念冊,
18歲那年靠自己的零用錢所存的50cc摩托車(愛稱:小黑),國內外旅行時的門票票根等,家裡到處是過去回憶的足跡。

這樣的價值觀,到了去年看到這本<閱讀>或許,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/時が止まった部屋
後,重新反思對於物品的屯積,是不是背後有著對情感的執念,因此產生不願意放手的執著。

接著在去年的年假旅行時,突然體悟到,對自己而言,旅行中所體驗到的事物,最珍貴的其實是回憶。
和自己的旅行,鎌倉夕陽下的大海、山形藏王的雪景等大自然美景。
和朋友的旅行,一同逛當地超市,買完食材在airbnb住處做菜,同在餐桌上聊天的時光。
這些雖然沒有留下物體,但是卻深深存入在腦海裡。

那麼我究竟屯積物品的意義是什麼呢?那些東西不在了,回憶就會消失嗎?
突然回想起,國中媽媽過世後,因為提不起勇氣找心理諮商,不自覺的選擇了書本解惑,大學後心情不好,就馬上會往圖書館跑,下意識的覺得,躲在書堆中,好像心情就會舒坦一點。

而開始回溯過往的時候,才想起從小媽媽很愛帶我到書店或是圖書館。有時候是她會在我逛書店的時間,抽空去附近店家買衣服,有時候是會一起閱讀,甚至國小外婆生病住院時,探病完後都會帶我去書店買書。 

很自然的,閱讀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佔有重要的地位,所以心情不好時,就自然覺得在書裡可以找到答案,在書裡可以治癒自己。

而告訴我這個方法的人,傳承這個知識的人,正是我的媽媽。

雖然是無形的,但他確實存在,而且會一直永存下去。
這樣一想,那麼好像就不需要執著於有形的舊衣服了。
有形的東西雖然有形,但卻沒有無形的事物來得重要。

如同媽媽消失了,不在這個世上,但我仍然帶著她滿滿的愛好好的成長至今。
高中畢業紀念冊丟掉,也不會因此忘記高中校園生活點滴,那是我最喜愛的求學階段時期。
18歲時買的小黑機車,就算報廢了,一起上山下海、一起被狗追、出車禍受傷的回憶,也不會因此消失。

重新意識到這件事後,過往價值觀也跟著重新設定。

無形,卻能永存。
無形,卻無價。

希望今後能更加有意識的了解無形的珍貴,然後有形物品的斷捨離進度能更加有效率一些(汗)